吴几復
吴几復,字辨叔,汝州(今属河南)人。举进士。歷知干德县、国子监说书(《蔡忠惠集》卷一○《前光化军干德县令国子监说书吴几復可大理寺丞制》)。仁宗皇祐中爲太学直讲。权发遣三司度支判官(《苏魏公集》卷二九《屯田郎中权发遣三司度支判官吴几復可都官郎中制》)。嘉祐五年(一○六○),由知蓬州还朝(《舆地纪胜》卷一八八)。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爲开封府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清道光《汝州全志》卷六有传。 吴几復的作品>>
李渤
李渤,字子文,乐昌(今属广东)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官至朝奉郎、知白州。事见《粤东诗海》卷五。今录诗二首。 李渤的作品>>
李巖
李巖,字子章,乐昌(今属广东)人。渤弟。仁宗皇祐四年(一○五二)赐同进士出身。官至朝奉郎、知象州。事见《粤东诗海》卷五。今录诗二首。 李巖的作品>>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李中的作品>>
黄履
黄履,字安中,邵武(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调南京法曹。擢监察御史,改崇政殿说书兼知谏院。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同修国史。迁御史中丞。哲宗即位,爲翰林学士。出知越州,歷知舒、洪、苏、鄂、青州,江宁、应天、颍昌府。绍圣初,拜尚书右丞,罢知亳州。徽宗立,召爲资政殿学士兼侍读。晚年提举太一宫,卒。《东都事略》卷九六、《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十一首。 黄履的作品>>
范亦顔
范亦顔,字圣邻,郫县(今属四川)人(清同治《郫县志》卷二五)。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冯安岳集》卷五《题范亦顔圣邻同年集后》、《两宋名贤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一说皇祐进士(《郫县志》)。 范亦顔的作品>>
陆珪
陆珪(一○二二~一○七六),字廉叔,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轸子。以父廕爲太庙斋郎。仁宗景祐中补湖州武康尉,调信州司法参军、杭州南新令。改睦州录事参军,知奉化、天长二县。左降监濠州酒税。神宗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九《国子博士陆君墓志铭》。 陆珪的作品>>
辛廱
辛廱(?~一○八九),字化光,颍昌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特赐进士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河中府永乐县。英宗治平间爲王宫小学教授,选爲王府记室参军,转朝请郎。哲宗元祐四年卒。事见《苏魏公文集》卷六一《朝请郎辛君墓志铭》。 辛廱的作品>>
刘文毅
生平不详,与杨杰同时。 刘文毅的作品>>
陈景元
陈景元(一○三○—一○九九),字太虚,道士,自称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神宗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授右街副道箓。熙宁六年(一○七三)爲太一宫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赐号真人。哲宗元符二年乞归庐山,卒,年七十。事见《宣和书谱》卷六。 陈景元的作品>>
李孝伯
李孝伯,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承之从子。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因诈增制书,欲取开福寺产业入本家坟院,爲僧所讼,下大理寺根治。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五、《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一五。 李孝伯的作品>>
王氏
王氏,广陵(今江苏苏州)人。令姊(《广陵集》卷一三)。 王氏的作品>>
刘恕
刘恕(一○三二~一○七八),字道原,一作道源(宋薛季宣《浪语集》卷三○《叙十国纪年》),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释褐鉅鹿主簿、和川令。英宗朝,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以亲老乞归,监南康酒税。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四十七。事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五《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刘恕的作品>>
程节
程节(一○三三~一一○四),字叔信,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授临江车司法参军。神宗熙宁间知邵州武冈县,监信州都作院。哲宗元祐初,除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改江淮,京东路提刑。绍圣元年(一○九四),召爲户部员外郎,越月,除广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三年,知桂州,兼经略安抚使。徽宗崇宁三年卒,年七十二。有《竹溪集》(《广西通志》卷二一九),已佚。事见程遵彦《宝文阁待制程节墓志》(见《文史》第二十八辑》)。 程节的作品>>
沈希顔
沈希顔,字几圣,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仁宗嘉祐中知雩都县(清同治《雩都县志》卷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作八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爲比部员外郎、权开封府判官。六年,提点仓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元丰二年(一○七九),权江淮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三○○)。七年,爲京西转运判官(同上书卷三四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朝散大夫知滁州(明万历《滁阳志》卷一○)。今录诗二首。 沈希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