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徐君倩

徐君倩,字怀简,东海郯人,南北朝时期诗人。曾担任湘东王镇西咨议参军,颇好声色,有侍妾数十人, “有时载妓肆志游行,荆楚山川,靡不毕践。”。除夕与妻子一起守岁,写下了《共内人夜坐守岁》的诗。 徐君倩的作品>>

杨衒之

杨衒之,杨或作阳,又误作羊。生卒年不详,北平(今天津蓟县一带)人。北魏永安中(528-530)为奉朝请。历期城太守、抚军府司马。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因行役重览洛阳,感于战后洛阳之残破,撰《洛阳伽蓝记》。伽蓝为梵语僧伽蓝略语,佛寺之意。魏末为秘书监,曾上书孝静帝。 杨衒之的作品>>

王僧虔

王僧虔,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大臣 、书法家,出身“琅琊王氏”,为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之子。
在刘宋历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吴郡太守等职。曾仕于豫章王刘子尚、新安王刘子鸾帐下,所在皆有官声,又因擅长书法而被当权者所欣赏。萧道成建立南齐后,拜王僧虔为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不久升任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永明三年(485年),王僧虔去世,年六十。追赠司空,谥号“简穆”。
王僧虔喜文史,善音律,工真书、行书。其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有《王琰帖》、《御史帖》、《陈情帖》等书迹传世。另著有《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行世。
庾肩吾《书品》评王僧虔的书法定为中上品。盛熙明在《法书考》中将其书法列为中品。
王僧虔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书法理论上的独特建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王僧虔提出书法要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在他看来,书法不是下门单纯再现的艺术,它没有具体可见的对象,书法家必须通过感情和想象把不可见的东西化为具体可见的艺术形象。为此,他在创作中,就得一边想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边又要想象出可见的书法形象,做到心得手应。使书法形象具有感人的生命力,在美艳之中透出深厚的功力。既要循规蹈矩,又得驰骋想象,这是不是互相矛盾呢?当然不。因为王憎虔这里所说的“想象”,不是不着边际的凭空幻想,而是与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象相通的一种思维活动,如把握下笔的轻重时,就要分别想象轻而薄的蝉翼和浓而重的云块。因此他反复强调,书法艺术既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法度,又要放开手脚,富于想象,不为规矩法度所束缚,这样才有创造性,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这一主张,实际上对包括书法在内的一切艺术的创作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王僧虔提出“天然”与“功夫”,“媚”与“力”这些美学范畴。这里的“天然”,是指书法家的天赋条件,在书法方面的天资;“功夫”是指后天用心学习和书法实践的程度。“力”指书法骨力,是先天才能同后天学习相结合的结果;“媚”是美好的意思,指书法艺术的形象美。他认为,对书法艺术来说,这几种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书法艺术形象。根据这个道理,他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逐一进行评价,指出他们或天然有余,而功夫不足;或媚气十足,而骨力恨弱。总之,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王僧虔的作品>>

杨秀

杨秀,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封杨秀为越王。不久,改封为蜀王,授任柱国、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刺史、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 杨秀的作品>>

尹式

尹式(暂且不知~604)隋代河间(现属河北)人。博学能诗,少有令问。仁寿中,任汉王杨谅记室,王甚重之。仁寿四年(604),文帝死,杨谅起兵反对杨广失败,尹式自杀。其族人正卿、彦卿俱有俊才,名显于世。尹式原有文集,已失传,今存诗二首。 尹式的作品>>

孔绍安

孔绍安(约577-622),字不详,越州山阴人,孔奂长子,孔子三十三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约四十六岁。少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异之。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李渊讨贼河东,绍安为监军。李渊受禅,绍安自洛阳间行来奔,拜内史舍人,赐赍甚厚。尝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云:“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为人称诵。寻诏撰梁史,未就而卒。绍安著有文集五十卷,(旧唐书志作三卷,本传作五卷。此从新唐书志)传于世。 孔绍安的作品>>

卞斌

卞伯玉,南朝宋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官至东阳太守、黄门郎。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列东晋以来作《周易系辞注》者十人,卞伯玉为其中之一。 卞斌的作品>>

李君何

李君何,唐朝诗人,贞元中进士第。诗一首《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李君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