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吉騊駼

吉騊駼,建中贞元间人,爲范阳县丞吉逾姪。诗一首。(《全唐诗》无吉騊駼诗) 吉騊駼的作品>>

吉逾

吉逾,建中贞元间人,官范阳县丞。诗一首。(《全唐诗》无吉逾诗) 吉逾的作品>>

于德晦

于德晦,歷官监察御史、同州刺史。德宗朝太子宾客于邵之孙(见《新唐书》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诗一首。(《全唐诗》无于德晦诗) 于德晦的作品>>

李夷邺

李夷邺,唐室诸孙。保大初,以宗室贤才拜正卿,累降辄復。诗一首。(《全唐诗》无李夷邺诗) 李夷邺的作品>>

何蒙

何蒙,南唐进士。诗一首。(《全唐诗》无何蒙诗)(俣蒙,《宋史》卷二七七有传,字叔昭,洪州人。南唐后主时,献书言事得官。入宋授洺州推官。太平兴国五年,调遂宁令,作诗献太宗,授右贊善大夫。后歷知梧、鄂、太平、袁、濠等州,大中祥符六年卒,年七十七。其献宋太宗诗,《全唐诗》卷七六八收入,但作者姓名误作「何象」。) 何蒙的作品>>

钱惟治

钱惟治字和世,吴越废王钱倧长子,忠懿王钱俶养爲己子。入宋。领镇国军节度使、左骁卫上将军,卒,追封彭城郡王。生平慕皮、陆爲诗,有集。诗二首。(《全唐诗》无钱惟治诗) 钱惟治的作品>>

孟归唐

孟归唐,湖湘连上人,南唐水部员外郎孟宾于之子。宋开宝中授祕书省正字,累迁大理丞,以罪贬袁州司户,卒。诗句二。(《全唐诗》无孟归唐诗) 孟归唐的作品>>

刘吉

刘吉,江左人。事李煜爲传诏承旨。入宋,爲供奉官,知河渠利害。太平兴国中,河大决,吉塞治有方略,人目爲刘跋河。(复出诗句二句。《全唐诗》无刘吉诗) 刘吉的作品>>

印粲

印粲,与徐铉同时。(徐铉《徐公文集》卷十六《唐故印府君墓志》:「君讳某,其先京兆人也,因官徙牒,遂居建康。……弱冠明经擢第,释褐太子校书。……会上国丧乱,遂南奔豫章,连帅钟公见而悦之,辟爲从事。」后退归,保大丙寅卒,年六十九。「子崇礼、崇粲,举进士,崇简,明法及第,爲舒州司法参军。」崇粲应即本诗作者,《江南余载》漏却「崇」字。《宋诗纪事》卷九一以印粲爲僧,尤误。据墓志,可略知印氏之家世,其往舒州,当爲视弟崇简,徐铉作墓志,即在舒应印氏兄弟请。崇粲及第,在其父埋铭后。以上皆与孙望先生举证相合。以上参朱绪曾《金陵诗徵》卷四说。)诗一首。(《全唐诗》无印粲诗) 印粲的作品>>

王溥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王溥的作品>>

范质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后唐长兴四年进士,晋天福中爲翰林学士,汉初加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周广顺初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太祖受禅,加兼侍中。干德初封鲁国公。二年正月罢爲太子太傅。九月卒,诗一首。(《全唐诗》无范质诗。按质虽爲宋初名臣,然曾歷仕后晋、汉、周各朝。其从五代主者久,而事宋之日浅,故仍录补于唐诗之列) 范质的作品>>

吕从庆

吕从庆,本大梁人,从其祖吕伸宦金陵。广明元年,黄巢率义军渡江攻金陵。时伸已卒,从庆偕弟从善走歙之堨田。朱梁代唐,又自歙迁隐于旌德之丰溪。海以陶彭对泽自况,自号丰溪渔叟。歷十七年而后唐代梁,又十四年而石晋代唐,其在江南则南唐方受吴禅。从庆喜曰:「吾今而后始终爲唐民矣。」卒,年九十有找。诗一卷,计四十五首。 吕从庆的作品>>

伏牛上人

伏生上人,即释自在,事过迹详《宋高僧传》卷十一《唐洛京伏生山自在传》,俗姓李,吴兴人,在径山出家,从道一受法,元和中居洛下香山。「所着《三伤歌》,辞里俱美,警发迷蒙,有益于代」。长庆元年卒,年八十一。《鑑诫录》云其诗前蜀时爲人所颂,其事《宋高僧传》亦载之,非云其爲王蜀时僧人。原收入前蜀卷,今移此。 伏牛上人的作品>>

杨氏

杨氏,五代晋李嗣昭妻。诗一首。(《全唐诗》无杨氏诗) 杨氏的作品>>

罗弘信

罗弘信(新旧《唐书》并作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人。僖宗时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僕射,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卒昭宗光化元年,年六十三。(复出二首)(罗弘信,原作罗宏信,爲《宛委别藏》本《分门纂类唐歌诗》抄写进奏时避清高宗讳而致,今予改回。) 罗弘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