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慈禧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的作品>>

宋起凤

宋起凤,字来仪,号紫庭,一号觉庵,河北沧州人,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副贡生。后任乐阳县令,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任灵丘知县,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宋起凤擢升广东罗定州知州,“居官廉明宽大,惠政多端”。晚好游,足迹遍天下。著有《稗说》四卷,又有《核工记》。 宋起凤的作品>>

张潮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张潮的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不仅《采莲词》、《江南行》,明显地受民歌影响,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主要写商人妇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张潮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中处士。《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将他排列在张巡前,常建后。 张潮的作品>>

魏秀仁

清朝作家,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外族祖为闽县谢震。父魏本唐,嘉庆己卯举人。魏子安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中举,屡试不第,主讲渭南象峰书院、成都芙蓉书院。著有《花月痕》等。卒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魏秀仁的作品>>

李毓秀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李毓秀的作品>>

王弘撰

华阴人,字文修,一字无异,号太华山史。监生,博学工书,对书画金石精鉴别。持反清复明之志,康熙十七年荐博学鸿词,坚辞不就。世居华山,有读易庐,著《易象图述》、《山志》、《砥斋集》等。顾炎武称王弘撰为“关中声气之领袖”。
同时,王弘撰一生酷嗜金石、书法和绘画,勤于书法创作,与傅山、郑簋、孙承泽、周亮工、戴本孝、宋荦、戴廷栻、郭宗昌、“金陵八家”、吴门画派后裔等一流书画家、收藏家来往密切,切磋艺术,在明末清初的金石书画圈中的影响很大。王弘撰还著有金石书画专著《砥斋题跋》,其所著《待庵日札》、《北行日札》、《西归日札》等著述,也保存了不少金石书画的研究成果和艺术史料。 王弘撰的作品>>

牛兆濂

清末关中大儒,字梦周,号蓝川,陕西蓝田人。幼年过目成诵,後拜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後人尊称蓝川先生。辛亥革命後以遗民自居。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病逝。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四卷,《芸阁礼记传》十六卷,《近思录类编》十四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誌》。 牛兆濂的作品>>

许缵曾

清江南华亭人,字孝修,号鹤沙,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天主教世家,母为徐光启孙女,圣名甘第大。许缵曾受其母影响,一岁时徐光启将其抱至天主堂受洗,圣名巴西略。顺治六年己丑(公元1649年)中进士,不再供奉天主,未久蓄妾。顺治末年,出任川东道。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任云南按察使,有同官谓其曰:「老先生既不远迎夫人,又不娶一伴侣,似此寂寥,沽名太甚」。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乞归。工诗,但学古而少变化。著有《滇行记程》、《东还记程》、《宝论堂稿》等。 许缵曾的作品>>

王九龄

清江苏华亭人,字子武,江南娄县人。王顼龄、王鸿绪之弟。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兵、吏部侍郎,官至左都御史。恬静有雅量,能诗,《题旅店》:「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啼。」著有《艾纳山房集》、《松溪词》。
王九龄的作品>>

朱景素

清道光咸丰人,女,字菊如,又名淡如,上元人(今江苏南京)。著有《絮雪吟草》。 朱景素的作品>>

陈端生

陈端生,字云贞,清代弹词女作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其夫范秋塘以科场案(一说继母控忤逆)谪戍。端生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弹。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陈卒。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再生缘》共二十卷,陈写至一十七卷,未竟而卒,馀三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稿。最后由女作家侯芝整理为八十回本。有道光二年(1822)宝仁堂刊本,其后又有多种刊本、石印本和铅印本。此作经改编为苏州弹词书目,有一定影响 。弹词《再生缘》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另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 陈端生的作品>>

史惟圆

清江苏宜兴人,阳羡词派重要词人,字云臣,号蝶庵,又号荆水钓客,原名策,又曾名若愚。史孟麟孙,陈维崧姻表亲,论交三十年,意气甚投。少时意气豪壮,颇有抱负,后历经沧桑,不求闻达,以隐逸终老。蒋景祁《瑶华集》选其词多至四十五首,仅次于陈维崧与朱彝尊,可见其当时在词坛之地位与影响。曹贞吉《摸鱼儿·寄赠史云臣》将其与南宋词人蒋捷并提,誉以“平分髯客(陈维崧)旗鼓”。早期之作多曼声轻隽,后期则转为恢奇狂逸。体现其“入微出厚”而重在“志意”的主张。著有《蝶庵词》。 史惟圆的作品>>

毛宗崗

清代初年文学批评家,字序始,号子庵,茂苑(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代崇祯五年。
毛宗岗效金圣叹删改《水浒传》之作法,与其父毛纶增删《三国志通俗演义》回目,并据明罗贯中版加以修订成百二十回之通行本。其附加之修改和评价依据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去增强了尊刘黜曹的正统观念,又突显了时人评点之风气。《三国演义》现行本多据毛宗岗之传世评改版为基础。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提及过他对三国时代三位历史人物的个人看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亮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毛宗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