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陶雍

《全唐诗》收《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一首,列世次爵里无考者。按郑侍郎及郑浣,原诗存,唐扶、刘禹锡均有和诗,乃文宗大和四年(829)作,陶雍乃雍陶之倒误。见雍陶。 陶雍的作品>>

高傪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广德元年(763)在宣州,与袁傪等唱和。其后行迹无考。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等。《全唐诗》存诗1首。 高傪的作品>>

高元矩

生卒年不详。宣城(今属安徽)人,终生不仕。时至宋代,以其子惠连贵赠光禄卿。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一四、光绪《宣城县志》卷一八。《全唐诗》存断句2联。 高元矩的作品>>

陆禹臣

唐河东人,字服休。唐末,避乱入南岳,传云得仙术。后隐居宜州北山。 陆禹臣的作品>>

陆瀍

唐苏州嘉兴人。能诗。德宗贞元元年进士。宪宗元和中,累官主客郎中、户部郎中。十三年,为给事中。穆宗即位,以曾为东宫侍从之臣,赐爵。 陆瀍的作品>>

高弁

高弁,字公仪,濮州雷泽人。弱冠,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与张景齐名。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举进士,累官侍御史。谏修玉清昭应宫,降知广济军。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稍复知单州、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议寝。知陕州,卒。弁性孝友。所为文章多祖《六经》及《孟子》,喜言仁义。有《帝则》三篇,为世所传。与李迪、贾同、陆参、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刘潜皆其门人也。 高弁的作品>>

马彧

见马郁。 马彧的作品>>

陶翰

唐润州丹阳人。玄宗开元十八年进士,以《水壶赋》得名。次年又中博学宏辞科。官至礼部员外郎。以诗词著名,大为当时所称。有集。 陶翰的作品>>

陆扆

陆扆(847—905),初名允迪,字群文,祥文,陆赞、陆贽族孙。原籍嘉兴,客居于陕西。 陆扆的作品>>

高瑾

生卒年不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之孙。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全唐诗》存诗4首 高瑾的作品>>

商则

字里世次不详。曾任廪丘尉。性廉。曾在宴会上嘲令、丞之贪。《全唐诗》收断句2。 商则的作品>>

高鹤林

肃宗、代宗时人。历官都虞侯冠军大将军试太常卿。代宗初奉使日本,欲谒鉴真,而已去世,遂作诗述怀。事迹见《唐大和上东征传》。《全唐诗逸》收此诗。 高鹤林的作品>>

袁不约

袁不约,[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还朴,新登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长庆三年,(公元八二三年)登进士第。太和中,以平判入等调官。李固言在成都,辟为幕官,加检校侍郎。不约著有诗集一卷。生平事迹散见罗隐《东安镇新筑罗城记》、《云溪友议》卷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六〇等。名句“愁声秋绕杵,寒色碧归山。”(《秋深》)“送将欢笑去,收得寂寞回”(《客去》),张为取入《诗人主客图》。《全唐诗》存诗4首。 袁不约的作品>>

陈祜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一作陈佑。或作陈祐,误。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长庆中官明州长史。事迹散见刘禹锡《赠同年陈长史员外》、《登科记考》卷一三。《全唐诗》存诗1首。 陈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