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林下,一时人物,何如安道。
况有奇才,纵横笔阵,千军独扫。
向碧油幢底,真儒事业,倚马看、檄书草。
谁识平居隐操。
遇江州、十分礼貌。
世情交态,雀罗门外,几人曾到。
且斗樽前,等闲休问,高山白早。
赖姮娥,留得一枝丹桂,伴灵椿老。
金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字用章,号鹤鸣,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
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时年二十五岁),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在大阳生活,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八十五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
其文格冲澹和平,语言流畅(代表作《重修浮山女娲庙记》、《睡鹤记》);诗多忧幽激烈之音,寄怀深远;其词多咏物、写景、应酬唱和之作,偶尔也抒发苦闷,如“人世闲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谒金门·和邦直》)。元世祖忽必烈曾对侍臣说:“朕求贤三十年,唯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元人王特升评价说:“鹤鸣老人,国朝之名士也,勇退居闲,朝经暮史,经学传家尤长于理。”刘瀛序其集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四库全书总目》赞其诗“类多幽忧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怀深远,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
有《庄靖集》十卷,包括诗七卷,文三卷。词存六十八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词》。《庄靖集》有《九金人集》本、《山右丛书初编》本。 李俊民的作品>>
浪蕊浮花问名懒。
纵看看驿使、带得春来,只恐怕,绿叶成阴子满。
暗香无恙否,月落参横,惆怅罗浮梦魂短。
赖故人情重、不减西湖,花上月、分我黄昏一半。
更选甚、南枝与北枝,是一种春风、待争寒暖。
识破中流退应勇。
纵生前身后、得个虚名,褒贬处。
一字由他南董。
故园归去好,还肯同归,大厦如今有梁栋。
对青天咫尺、列宿森然,君莫怪。
不见少微星动。
且拂袖、林泉作诗人,尽明月清风、笑人嘲弄。
推拯俗仁怀,济时英略。
和风散莲幕。
把功名一事,暂宜高阁。
兴来自酌。
要酒浇、胸次磊落。
比月中玉兔,别有长生,安心是药。
休错。
早还识破,一梦南柯,宦情渐薄。
北山素约。
试回首,千岩万壑。
况竹林、当日七贤游处,物外骖鸾驾鹤。
在烂柯、局畔樵人,看君下著。
使草木生光,太行增秀。
功名落谁后。
醉归来,马上气冲牛斗。
一阳应候。
看春风、先到细柳。
笑座中有客,侯轻万户,诗夸千首。
依旧。
桂花盈处,蓂叶圆时,为君添寿。
满堂饮酒。
尽平生,倾盖素友。
对水云乡里、真山面目,钱家夸甚锦绣。
但年年、岁岁相逢,似人耐久。
问小槽滴后,真珠多少。
博山寿烟袅。
向百花,头上梅花开了。
金樽频倒。
甚坐闲、犹恨杯小。
记去年今日,大家同庆,太平佳兆。
堪笑。
浮云世事,流水生涯,南柯梦觉。
风光正好。
欲退时,何似闻早。
把俗缘抛尽、逍遥林下,青松长伴难老。
与鹤鸣、立个家风,作千年调。
有大道家风,逍遥活计。
长庚见苗裔。
问如何,谪在落花浮世。
曲生风味。
为唤回、席上和气。
被谁人说破,黄粱梦里,一场富贵。
何济。
不如归去,乐取闲身,登山临水。
众人皆醉。
笑独醒,泽畔憔悴。
但从今、管甚云翻雨覆,暂教心上无事。
且一杯、尽后一杯,满百千岁。
别后连昌秋几度,一话团圞今夕。
万里清风,坐中为我,扫尽云踪迹。
冷光不似,寻常些小窥隙。
应笑白发功名,倚楼看镜,惟酒禁愁得。
且斗樽前身见在,亹亹风生谈席。
洛下仙舟,斗间星使,邂逅非生客。
天涯双桂,广寒谁念幽寂。
白发光阴催老境,谁见摩挲铜狄。
挥剑成河,曳戈却日,著尽回天力。
黄粱梦觉,转头一段陈迹。
休问花谢花开,春兰秋菊,总被风欺得。
华表鹤来人换世,惟有眼前山色。
偎径栽松,傍门插柳,笑比陶彭泽。
晚凉月下,一樽聊永今夕。
纵有一樽陶写后,不遇当年仪狄。
未著祖鞭,先投班笔,老恨无才力。
天涯地角,断蓬流落踪迹。
归去作个闲人,锦囊诗句,都向闲中得。
谩说他乡光景好,多少世情风色。
损友违三,益朋近五,易卦占山泽。
人闲星聚,不知天上何夕。
相对竹林三四友,气压兰亭豪逸。
招隐诗中,登楼赋内,此恨无人识。
缺壶歌后,佩刀还向谁得。
何用三窟谋身,醉乡一笑,与元规尘隔。
好在辋川堪画处,写出高人椽笔。
云外舄凫,月边笙鹤,邂逅骑鲸白。
蟠桃会上,不为王母生客。
结庐人在山深处,万壑千岩风雨。
朝复暮。
甚不管、堂堂背我青春去。
高情自许。
似野鹤孤云,江鸥远水,此兴有谁阻。
功名事,休叹儒冠多误。
韩颠彭蹶无数。
一溪隔断桃源路,只有人家鸡黍。
歌且舞。
更不住、醉中时出烟霞语。
暂来樵斧。
贪看两争棋,人闲不道,俯仰成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