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垣,字牧亭,号桂峤,江西龙南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任凤山知县。缉盗安民,尤重建设。秩满,士民伐石纪绩。据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记载:「县境东倚傀儡山,故盗薮也。宵小出入,闾阎恒有戒心。垣甫下车,搜缉靡遗,悉置之法。自是,阴阳和,风雨节,年谷顺成,俗敦礼让,迄全郡迤南至琅峤二百馀里之内,桑麻蔽野,弦歌相闻,熙熙然也。而垣之求治,犹日昃不遑食,或夜则达曙忘寝,必使案无停牍,刑协于中而后止。在任三年,以次辟讲学书院,修厅事前后堂,改建天后宫,悉捐廉俸倡之。他若农田水利、险隘关塞之尤急于国计民生者,莫不釐然毕举。丁亥(1767)四月,秩满当迁,士民爱戴,不忍舍,相率走郡城,吁大宪,乞闻于朝。宪以格于例,不得已,慰劳而遣之。士民既不获请,退而伐石纪绩,以示不忘。」按士民所立「邑侯谭公德政碑」,在凤山旧治(今左营)天后宫之左壁。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江宝钗撰) 谭垣的作品>>
魏绍吴,字笃生,清竹堑(今新竹)人。先世自泉州同安迁台,历传三世,均以经商为业。魏氏幼即好学,惜屡试不中;亲丧之后,绝意仕途,不复以功名为念。乙未(1895)割台,避难闽南,每于诗文中述其乱离之苦。局势稍定后返台,设「启英轩书塾」于竹堑,教读之馀,喜吟咏,尤嗜灯谜,竹堑「灯猜」节庆,常由其主持。著有《鹤山诗文集》、《虎观谜存》等〖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2年12月;赖子清《台湾诗醇》,1935年。〗。子魏清德、清壬并承家学。清德为瀛社第三任社长,著有《满鲜吟草》、《润庵吟草》。清壬为鹤山医院院长,著有《鹤山谜学》。今魏氏诗作乃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诗乘》、《台湾诗醇》、《台湾省新竹县志稿》、《台湾诗录》辑录编校。(吴福助撰) 魏绍吴的作品>>